六中具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教学多媒体,学校的先进设备支承是新课标实施的硬件保障。
在与其它学科共同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困扰教师的主要有以下问题:
⑴、教学资源上的问题。
就物理而言,司南版物理课程有些课节编写不够严谨。
例如,重心与稳定,平衡的种类和稳度的介绍篇幅太多。
而平衡条件的应用的编写缺少深度。
有些例题选择不典型,解答过程不规范等。
教学上实施三维目标,而课后的习题依然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训练题。
习题编写缺少梯度,没有过渡性习题,习题与教学内容不匹配。
尤其是第二维度和第三维度的相关习题很少。
学校正在落实校本习题丛书是一项创新工程,是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通过六中人的努力使该丛书具有六中特色、新课标特色,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样榜丛书。
同时学校应丰富图书馆内有关新课标的课程、媒体影像以及新课标的理论书籍,教师应不断学习和借鉴有关资源,博彩众长。
⑵、教学评价上的问题。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在师生中已深得人心。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走向讲台,本质上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
教师实施新课标是在承担社会的责任,是对学生将来的负责。
否则,我们的学生在将来会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然而,社会、家长、学生甚至教师在评价上依然凭学生的终结性笔试成绩。
究其根本原因是代表国家和人民来选拔人的评价制度未能从根本上改变。
学校、教师面对社会的责任、面对现实的教学评价确实是一个难以两全的难题。
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灌输而能力的培养不够,尤其是探究能力的培养。
导致过程提供不足,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不强。
教学效果是高分低能,死读书的多,创新的少;能做题的多,能做事的少;学生的运算能力强,但学生的创造能力弱。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正是要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再现,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
但我们不希望出现另一极端。
学生不会考试,只能动嘴或动手。
从新高一学生身上可以看到学生运算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的情况,这不能不说是课改后的一个影响。
学生一算就错,文字表达词不达意,如何接受选拔?学生如何同别人交流协作?这也必然影响能力的进一步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是辩证的。
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与深化。
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形式主义的探究,教学中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的或过时或超前的探究,教学中存在不适宜探究内容的探究,好像教师的讲授课一定是新课标理念下的对立面。
也有的教师在调研课上搞探究,平常课内仅是些传统教学。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这是教学上的真理。
我们的教学应该提倡各俱特色,能结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内容,能发挥个人特长的教学模式。
而非一味追求学生的形式上的参与(活动、发言、讨论等),探究本质上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引发学生思维上的积极参与。
教学中存在平时课堂质量不高,或出于对本学科考试分数的期待,考前大量布置作业和挤占自习时间的方法进行恶补。
这严重干扰了教学秩序,打乱了学生复习计划,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有背于新课标的理念,学校理当有效地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