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赋资料网 导游词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8篇

发布时间: 2024-08-03 11:38:28
下载文档

大意是:

今春南巡的时间很紧张,只是乘兴题诗寄往泰山头。

如果两次路过泰山而不登,心中总会觉得有些轻浮。

刚拜谒了孔夫子离开曲阜县,登灵岩山又到泰安州。

神佛的胸襟广阔光耀大地,仰慕皇祖笔迹万古传留。

其二

瞬息十春岩电影,年来忧乐忆从头。

谁能石上三生认,且看烟中九点浮。

幻矣仙踪谢蓬海,悯哉民瘼指徐州。

云巢若问前巡事,泪洒空庭不忍留。

大意是:

十年所见的景象转瞬就消失了,回忆几年来的忧乐还得再从头。

谁能三生辨认自己刻在石上的诗句,即使齐鲁也不过如烟悬浮。

变幻莫测啊仙人离开了蓬莱,悲悯人间疾苦啊水灾逼近了徐州。

泰山行宫若问前次登山事,也只好泪洒空庭不忍再在泰山停留。

碧霞祠南神门外有高大照屏,上刻“万代瞻仰”4字,字大皆一米有余,表达了古人对元君的敬崇。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2

碧霞祠是泰山上最壮丽的景区之一。对于碧霞元君,一种说法是,它是泰山神的女儿,另一种说法是,她是黄帝(远古的一个帝王)派来的七个女儿之一。她的名字叫玉女,通过自身修炼,最后得道成仙。在900多年前的宋朝,她被封为碧霞元君。

碧霞祠是泰山顶上最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群。主殿的屋顶是用铜瓦覆盖,配殿和山门都用铁瓦。用金属材料覆顶是为了抗御山顶强风暴雨的袭击。

在1000多米高的山顶上建一个这样雄伟的建筑群,其成本可想而知。据史料记载,600年明朝的一次翻修就耗费黄金4950两(1公斤等于32两)。

从碧霞祠的西神门,我们能看到东面有大观峰,北边有玉皇顶,东南有日观峰,南边是陡崖,西边是天街。以蓝天为背景,在白云笼罩中,高踞悬崖之上,碧霞祠更加呈现出一种神秘感和巨大的吸引力。

山门五间,把碧霞祠分成前院和后院。在山门内外铸有四尊铜像。他们是东方神青龙,西方神白虎,南方神朱雀和北方神玄武。道教认为,他们专司守护寺庙安全。

山门往南是南神门,上面有屋三间,是表演歌舞的戏楼。似乎碧霞元君也喜欢听戏,欣赏歌舞,其实是专为皇帝娱乐所建。正对南神门的远处是一堵影壁墙,墙上刻有4个汉字:“万代瞻仰”,意为世世代代受到景仰。影壁墙和南神门之间是焚火池。

后院是寺庙主要的祭祀区。东西两侧各立铜炉一座。左边的一座叫做“千斤鼎”,这样叫是因为有1000斤重(斤是中国重量单位,1斤等于500克)。这是在泰山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祭祀器具;右边的一座叫做“万岁楼”,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上面刻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铭文。两鼎都是明代所铸。铜炉北边有两通巨大的铜碑,5米高,分别铸于1615和1625年。

香亭建于清代乾隆年间。顶覆黄色琉璃瓦,看上去华丽、精美、宏伟。亭内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小铜像。

主殿五间,重檐八角,高14米,长25米,宽14米。殿内有碧霞元君的坐像。请往上看,这两块木匾分别由清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题写。屋顶的瓦和装饰用的动物小雕像都由铜或铁精制而成,价值极高。特别是屋顶的360垄瓦象征一年的360天。瓦垄的尽头饰有飞龙,称为飞龙檐。在山顶天气多变的条件下建造这样宏伟的建筑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高超的建筑技巧,表现出中国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我们在岱庙祭拜过庄严、威武的泰山神。你们认为眼前的碧霞元君怎么样?她给我们一种慈祥、易亲近、和蔼可亲的感觉。她看上去像一位和善的长者保佑和保护她的子孙。关于元君的背景故事不少,从汉代大善人石守道的女儿到黄帝七女之一玉女,从泰山神的伺女到泰山神的女儿。然而,大多数的人都相信她生长在泰安普通的农家。她从小就心好、诚实、勤劳、聪明。借助神仙的帮助和指点,她经过自身修炼而位列仙班。

碧霞元君在道教中的名位并不高,她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的尊敬?根据道家的说法,碧霞元君是由玉皇大帝指派来监管世间善恶的神。妇女们相信她最同情她们的苦难,祈求能多生育,特别是多生男孩。这些香客们相信碧霞元君非常灵验。在明朝万历年间,孝定皇太后亲自到泰山修炼并极力鼓吹碧霞元君的灵验。据说那些得到子嗣的香客还应当到泰山向碧霞元君还愿。

东边这座偏殿叫做眼光殿,里面供奉的是一位眼疾治疗专家DD眼光奶奶。东边的偏殿叫做送生殿,里面供奉的是送生娘娘。据说这两位女神非常受老年妇女的尊敬。她们坚持来爬泰山就是要来拜祭她们。看来神仙们的声望也取决于是否能迎合人们的愿望。

在过去,供桌上放着泥娃娃供人们带回家。那些求子的人来到碧霞祠烧香磕头,然后用红线拴一个泥娃娃带回家,这就是所谓的“偷子”。同时,他们向道士施舍一些钱,叫做“喜钱”。生育以后,他们会给泥娃娃披红挂彩,并送回原处,这就叫“还子”。近年来,又有了新的求子习俗,叫“压枝”和“拴枝”。“压枝”是在两个枝桠间压放一块石头,汉语发音和“压子”相似。而“拴枝”是在树上拴一红布条,汉语发音和“拴子”相似。也许在陡峭的山道两边,你们已经看到这些景象。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3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铆固瓦当的是水兽,用来防止火灾。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皇帝题字:“福绥海宁”,

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做领导的有没有威信,关键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样,这神威不威,看来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继续参观碧霞祠。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面的呢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啊,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考试大收集

我们知道道教是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故碧霞祠的声望远播海内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为道教的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好,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完了这座“天上宫殿”,现在我们继续前行,到别的观光点继续游览泰山。

订单
查询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2751653207 举报邮箱:2751653207@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来赋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75482号-1.